平均年龄40岁的学员手握双证,成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后全国首批“持双证上岗”的专业力量。
6月29日,天津市首批长期照护师(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顺利举行。本次考试诞生了全国首个“双证融合”长期照护师学员群体——学员同步获得鹤童老人护理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能力结业证书与天津医高专认证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志着天津市在落实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推进照护人才职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一、双证融合,破解照护人才专业化瓶颈
长期照护师作为国家医保局2024年正式设立的新工种,被赋予支撑老龄化社会服务体系的重任。2025年4月,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长期照护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培训-认证-就业”闭环体系,解决照护服务“专业化不足、职业吸引力弱”的痛点。
天津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60岁以上人口超300万,失能老人逾14万),率先探索“双证并行”模式:
职业能力培训结业证:由鹤童学校依托国家级护理专家团队,强化生活照护、康复支持等实操能力;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天津医高专执行国家统一题库考核,确保认证权威性。 双证叠加,既满足国家职业标准,又契合区域实际需求,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天津样本”。
二、 严控质量,全程闭环锻造专业标杆
本次考试以“零门槛、全开放”政策吸引了河北、山东等多地考生,但考核标准毫不松懈:
科学分级:按照国家五级/初级工标准,覆盖生活照护、应急处置、功能维护等核心技能模块;双轨考核:理论考试采用全国题库,实操考核由医疗护理专家现场评分;全程追溯:试题抽选透明化、考试录像全存档,确保评价公信力。
鹤童老人护理职业培训学校作为专注于长期照护的专业性培训学校结合自身28年的教学经验,在培训中创新“三阶教学法”:
1. 理论奠基:由三甲医院退休护理部主任领衔授课,融入心理支持与营养管理;
2. 场景实训:在养老机构真实环境中演练翻身防褥疮、喂食防呛咳等关键技术;
3. 针对指导:针对失能老人家庭个性化需求,手把手纠正照护误区。
“学员需完成40学时滚动课程,晚间班与周末班灵活适配在职人员。”鹤童学校培训负责人介绍。
三、学员多元,从失业人员到跨界转型者
首期学员群体呈现“高包容性”特征,体现职业通道的普惠价值:
年龄跨度:25-47岁,平均年龄40岁;背景多元:涵盖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休医务工作者;学历多样:中专至大学本科,实践能力成为核心评价标尺。
30岁的学员林盼茹为一名一线护理从业人员,通过培训跨界转型:“双证让我有底气做好长期照护机构护理岗位,面对失能老人护理更加得心应手”。而护工刘秀娟的经历更具代表性:“过去搬动老人全凭力气,现在用科学方法省力又安全,家属信任度明显提升。”
四、政校协同,天津打造照护人才培育高地
天津的先行先试依托于系统的政策支撑:
政策激励:将长期照护师纳入重点推动培训的职业工种;机构联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鼓励更多的人员加入到照护服务队伍中来;就业衔接:未来长护服务机构将会优先聘用持证人员,逐步实现全员持证。
据市医保局透露,2025年还将分批组织多场等级认定考试,同步推进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认证,构建完整职业发展阶梯。
五、职业新程,点亮照护服务的尊严之光
培训班上,学员集体宣誓的誓言折射职业内核:“以专业守护失能者尊严,用技能减轻千万家庭重担。”正如国家医保局所强调,长期照护师职业化是保障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关键支柱。
天津通过双证融通、政校协同、标准先行,正为全国输送兼具人文温度与技术精度的照护力量。当首批学员奔赴养老机构、社区驿站和失能家庭时,他们带去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个城市对“老有所护”的坚定回应。
长期照护师课程扫码报名
咨询电话
冯老师 15822786681
(或扫下方二维码添加企业微信)
扫码咨询